首页 > 资讯 > > 正文

【闻道之座】《仁王2》中那些NPC刀冢背后的故事——薄明篇(中):千古兴亡多少事

2023-02-02 11:54:48        来源:   哔哩哔哩

作为薄明篇的中章,本文的主要内容为薄明篇主线关卡第二关和支线任务中出现过的血刀冢与义刃冢。

薄明篇主线关卡第二关与第三关所对应的是同一场历史战役——小牧 · 长久手之战。受限于目前电子游戏的表现形式,各种日本战国题材游戏中的小牧 · 长久手之战通常被简化为德川军(或德川 · 织田联军)与羽柴军在某张名为『小牧 · 长久手』的地图上展开的一次对战,如果游戏剧情本身并无改变历史走向的桥段的话,通常会在对战收尾时对德川军进行剧情杀,以便后续剧情迎合历史走向——《仁王2》所使用的便是此种方法。


(相关资料图)

但在现实历史中,小牧 · 长久手之战实际上是一场持续时间长达半年以上、战争范围遍及数个令制国、有多方势力参与的大型战役。此次战役中,羽柴军除了要在正面战场上同德川 · 织田联军在美浓、尾张、伊势等地交锋外,还需应付摄津、和泉、能登等地的反羽柴势力,以及防备四国地区的长宗我部军和关东地区的北条军;然而,即便是在四面受敌且德川军确实已经在局部战场上取得优势的情况下,羽柴军依然能够通过军事、外交等手段在战略上取得突破,并最终迫使德川军接受无法战胜羽柴军的现实坐下和谈,可见太阁之手段。

地点:小牧 · 长久手

1、前田长定

位置:森长可本阵前下梯子后的河中小岛的尽头

虽然拥有与前田利家相同的苗字,但前田长定及其家族的命运却与利家一系完全相反。

前田长定,出身于尾张前田与十郎一系,前田种利之子,以羽柴军武士身份死于小牧 · 长久手之战中的蟹江城合战

尾张前田家由于历史原因分为前田与十郎一系和前田藏人一系,前田利家一脉是藏人系,前田长定一脉则为与十郎系,两家共同侍奉于尾张织田弹正忠家麾下。从织田信秀时期到织田信长继任家督早期,尾张前田家一直是以与十郎一系为主,其麾下拥有以尾张海东郡前田城下之一色城荒子城为核心的大片土地,而彼时的前田藏人家却因为记载缺失以至于这一时期甚至没能留下什么痕迹。

随着织田信长与其弟织田信胜之间的矛盾公开化,两前田家的身份也迎来了逆转的时刻。两前田家此前一直在织田家老林家兄弟林秀贞林通具麾下担任与力,而林家可以说是此次内战中织田信胜方背后最大的支持者,或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时任与十郎系家督的前田长定选择加入织田信胜一方,参与了叛乱,与十郎系也因此与支持织田信长一方的前田藏人系在内战期间陷入了短暂的敌对状态。

稻生之战随着林通具的战死落下帷幕,织田信长一方成功平定了家族内部的叛乱。战后,织田信长没收了参与叛乱的前田长定麾下的包括荒子城在内的部分领地,将之转给了前田藏人系的家主前田利春。虽然看起来前田长定好像只是在叛乱失败后失去了部分原有的土地,但实际上他失去的是织田信长对整个与十郎家族的信任。

随着织田家对外扩张的步伐逐渐加大,其领土范围和政治影响力早已不止局限于尾张一国,前田藏人系的后继家督前田利家也在信长的带领下,从尾张的乡下武士一步一步走到了北陆大名的位置;反观与十郎系的前田长定,在领地被没收后就失去了与之相关的消息,目前仅知道其曾侍奉于信长家老佐久间信盛麾下,在信盛被逐出织田家后动向不明,但后续又于信盛之子佐久间信荣麾下出仕,并跟随信荣一起成为织田信雄的家臣。

曾在稻生合战赌输了家族命运的前田长定在小牧 · 长久手之战中再一次进行了豪赌,而这一次他差点断送掉整个家族的性命。

蟹江城合战爆发于天正十二年(1584年)6月,是小牧 · 长久手合战结束2个月之后发生的另一场大规模合战。蟹江城位于尾张海东郡,合战前归属于织田信雄一方,城主为佐久间信荣,但在战前佐久间信荣被信雄派往伊势修筑城砦,不在城中,因此城内的实际守将为信荣的叔父佐久间信辰和前田长定。

如果按照原本情况,蟹江城合战应该是一场羽柴军进攻、织田军防守的战斗,但实际却恰恰相反——前田长定在羽柴军进攻前接受了羽柴军大将泷川一益的调略,将佐久间信辰驱逐出城后,倒戈到了羽柴军一方。随着前田长定的倒戈,除其本人控制的蟹江城外、长定之弟前田长俊控制的下市场城和长定之子前田长种控制的前田城也随之成为羽柴军的领土,这使得羽柴军在南尾张的优势瞬间扩大了起来。随后,前田长定与统领羽柴军的泷川一益、九鬼嘉隆合兵一处,开始进攻织田信雄家臣山口重政守备的大野城

得知南尾张发生如此情况的织田信雄与德川家康迅速做出了回应,织田信雄当即亲率大军从伊势长岛城急行军,终于在当晚于大野城陷落之前赶到,解除了羽柴军对大野城的围攻;而驻于尾张清洲城的德川家康也于次日率军赶到尾张海东郡户田地区,预备同织田军联合重夺南尾张。形势的瞬间逆转使得羽柴军不得不改变策略,固守待援,前田长定与泷川一益退回蟹江城、九鬼嘉隆退入了前田长俊的下市场城,随后德川 · 织田联军将包括前田城在内的三城包围。

相比德川 · 织田一方,羽柴秀吉对南尾张的战略调动看起来好像落后了不少,当羽柴军终于开始针对南尾张的战局进行动作时,下市场城和前田城早已落入了德川 · 织田联军的手中。不久后,孤立无援的泷川一益也选择了弃守,将蟹江城交给了敌军。

前田长定本人并未在蟹江城合战中战死,但织田信雄和德川家康显然并不想饶恕这名背叛者,最终前田长定与其在城内的妻子和孩子在跟随羽柴军撤出城外的途中遭到杀害。

2、酒井忠次

位置:通往藤吉郎Boss战的山下的阵门左侧

对于了解日本战国史的各位来说,酒井忠次这个名字不说耳熟能详,至少也是耳濡目染了,理论上所有日本战国题材在内容上涉及德川家的应该都会有酒井忠次这一人物出现。

酒井忠次,德川谱代家臣,德川家康家老,『德川四天王』之一。

酒井忠次出身于三河酒井家,为德川家及其前身松平家的谱代家臣。酒井忠次的出生地是三河额田郡井田城,此城自其五世祖酒井氏忠从主家松平家手中获赐时起就一直作为三河酒井家的居城而存在——由此也可以推断出,酒井家至少曾有六代人侍奉于松平家麾下。

酒井忠次的年龄要比德川家康大很多,在其元服时松平家上任家主松平广忠还未去世。因为史料缺失的缘故,有关酒井忠次早年的生平情况几乎是一片空白,虽然此时的松平家发生了包括冈崎城之战、广忠遇刺及安祥城之战等一系列大事件,但相关的文本记载中并没有见到酒井忠次的身影——唯一与之相关的事件,是尚被称为竹千代的德川家康前往今川家做人质时,酒井忠次作为竹千代的家臣之一随同前往骏府城,但此时显然已经是第三次安祥城之战结束后的事情了。

酒井忠次再一次出现在历史上是在永禄三年(1560年)的桶狭间合战之后。随着今川义元在桶狭间合战中的败亡,时名松平元康的德川家康借机脱离了今川家,回到了三河松平家的旧领,随后宣布独立,时年33岁的酒井忠次正式被松平元康任命为家老,跟随松平元康一起走上了历史前台。

永禄六年(1563年),三河一向一揆爆发,包括本多正信渡边守纲蜂屋贞次在内的众多日后在德川家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家臣此时都参与了一向一揆的动乱;与此同时,与酒井忠次同族的酒井忠尚也开始举兵反对此时已改名松平家康的德川家康,并拉拢了相当数量的三河酒井一族的武士。但即便是在如此形势之下,酒井忠次依然选择追随君主家康。在经过近半年的军事、政治交锋后,最终家康一方艰难地取得了胜利,一向一揆和酒井忠尚的势力被逐出三河,而三河酒井家也因为酒井忠次的正确选择不至于因此失去其原本在松平家内部的政治地位。

永禄七年(1564年)年底,随着三河一向一揆的逐渐平息,松平家康认为夺取东三河的时机已经来临,于是便以酒井忠次为先锋,向由今川家控制的东三河的关键吉田城发起进攻。负责守备吉田城的今川家臣小原镇实此前一直疲于同东三河的豪族作战,现如今已难以抵挡松平家的攻势,因此在被包围后选择了和议退城。随着小原镇实的撤退,松平家终于统一了三河全境,酒井忠次也因功被松平家康任命为吉田城代,负责统领东三河地区。

随着今川家的衰落,曾与其一同构成『甲骏相』三国同盟的武田家也做起了吞并今川家的打算,为此武田家向德川家遣派使者商讨瓜分今川家领土的事宜,而德川家康则派出了酒井忠次担任交涉工作。永禄十一年(1568年),武田军开始向今川家本领骏河国发起进攻,不久后德川军也开始攻击今川家控制的远江国。此次战役酒井忠次率领的东三河众作为独立一军,与主君家康兵分两路而进。在进攻宇津山城时,酒井忠次又一次遇到了老对手小原镇实并再度将其击败,夺下了宇津山城;在拔除了今川军在远江的其余威胁后,酒井忠次率军与主君家康汇合于挂川城之下,并在数个月的围困之后夺下了这座今川家最后的据点,作为大名的今川家就此灭亡。

时间进入元龟元年(1570年),此时各方势力围绕织田 · 德川联军所组建『信长包围网』已经基本形成。当年6月,包围网一方的浅井 · 朝仓联军与织田 · 德川联军之间爆发了姊川之战,此战中酒井忠次再度统帅德川军的先锋部队,同远江众之一的小笠原氏助一起与朝仓军缠斗,为榊原康政奠定胜局的侧袭争取到了时间。

今川家灭亡后,德川家与武田家之间因今川家的领地分割问题产生分歧,双方之间冲突频发。元龟三年(1573年),武田军兵分两路开始进攻德川军领地,双方由此开始正式进入战争状态,直至甲州征伐后武田家灭亡为止。在此期间,酒井忠次作为家康迁往远江滨松城后三河地区身份地位最高的德川家臣,在抵御武田军对西三河 · 东远江地区的侵攻方面作出了重大努力。

天正七年(1579年),酒井忠次卷入了主君家康长子松平信康切腹事件——关于此事件的相关细节迄今为止日本史学界依旧争论不休——可以肯定的是酒井忠次确实在此次事件中承担了作为德川家使者与织田方通信的任务,但是鉴于目前对于信康切腹的命令究竟来自于哪方还未有定论,因此也不能盲目断定是酒井忠次的失言造成了松平信康的死亡。总而言之,此事件最终由天正七年(1579年)8月德川家康下令杀害正室筑山殿、9月家康嫡长子松平信康于远江二俣城切腹自尽而宣告结束。

随着天正十年(1582年)本能寺之变的爆发,日本的局势再度陷入混乱。因与织田信长之子织田信雄的同盟,德川家与羽柴家进入敌对状态。天正十二年(1584年),小牧 · 长久手之战爆发,首战羽黑之战由酒井忠次同羽柴军的森长可之间打响——当是时,森长可为夺取尾张北部的战略要地小牧山城而于夜间行军,预备在到达小牧山城附近的羽黑地区后布阵进攻,然而此计划却被德川军率先探知,家康派出酒井忠次、榊原康政和大须贺康高等人突袭森军,双方于次日拂晓在羽黑地区接触后发生战斗,战斗中酒井忠次通过迂回作战的方式成功破坏了森军的军势,森家臣野吕宗长等人战死,森长可败退。

小牧 · 长久手之战可以说是酒井忠次的谢幕之战。战后4年,也就是天正十六年(1588年),酒井忠次因为年长和眼疾的关系将家督之位让给了长子酒井家次,就此退出了历史舞台;庆长元年(1596年),酒井忠次于京都去世,享年70岁。

支线任务:迷途猫

1、小野篁

位置:地图道具牢狱钥匙串所在的有常暗状态的房屋中

有一说一,Up主对于日本平安时代早期的政治史确实不太了解,所以对于小野篁这个人物的介绍只能多依靠网络百科了,敬请见谅。

小野篁,日本平安时代早期公卿、歌人。小野篁出身于小野朝臣一族,小野为氏、朝臣为姓——小野氏是日本一支源流古老的家族,其祖上最早可以追溯到古日本传说时代的孝昭天皇时期,其一族中在我国相对知名的人士有飞鸟时代的遣唐使小野妹子、平安时代的女歌人小野小町等。

小野篁少时曾在宫中担任汉诗侍读,因表现出色而得到嵯峨天皇的认可,由此开始展露自己的文学天赋;后由于父亲小野岑守被任命为陆奥守的缘故,小野篁跟随父亲来到了远离京城的陆奥国生活了一段时间——这一时期的小野篁喜欢上了弓马之术,但此时的日本尚处于尊崇文学艺术的平安时代,因此其爱好并不为他人所认可。在返回京城后不久小野篁也决定回归学问研究之途,并于弘仁十三年(822年)成为了文章生。

天长元年(824年),小野篁被任命为巡查弹正,随后历任弹正少忠、大内记、藏人、大宰少贰等职;天长十年(833年)仁明天皇继位后,小野篁被任命为皇太子恒贞亲王的东宫学士、兼任弹正少弼,同时还以编者十二人之一的身份参与了由右大臣清原夏野主持编撰的律令解读书《令义解》。

承和元年(834年),小野篁以遣唐副使的身份被编入遣唐使团队中——此时的唐朝皇帝为唐文宗——然而直至承和5年(838年)为止,小野篁的三次渡唐活动均以失败告终,因此其实际上并未到达过唐王朝的领土。因为在渡唐过程中遭遇到的风险,以及第三次渡唐时与遣唐大使藤原常嗣之间产生的矛盾等原因,小野篁最终对遣唐活动产生了不满的情绪,并创作了汉诗《西道谣》用以讽刺朝廷的遣唐使事业,却也因此触怒了曾经很欣赏小野篁的嵯峨上皇——同年12月,小野篁在经过朝中审议之后被施以剥夺官位,流放隐岐国的惩罚。

政治失败的小野篁在流放途中创作了《谪行吟》七言十韵,但现如今此篇似乎已经失传。而在镰仓时代早期编撰的和歌集《小仓百人一首》中,保留了署名『参议篁』的小野篁在流放时创作的另一首和歌:

わたのはら、八十島(やそしま)かけて、こぎ出(い)でぬと、

(ひと)には告(つ)げよ、あまの釣船(つりぶね)

承和七年(840年),小野篁被赦免并得以返京,次年朝中下诏恢复其官位,任刑部少辅;承和九年(842年),嵯峨上皇去世,宫中因争夺皇太子之位发生承和之变,原皇太子恒贞亲王被废除,道康亲王成为新的皇太子,小野篁再度被任命为新皇太子的东宫学士,后兼任式部少辅。

此后小野篁官位一路高升,历任藏人头、权左中弁等职;承和14年(847年),小野篁升任参议,入列公卿,后又以参议身份兼任弹正大弼、左大弁等职,虽因病曾于嘉祥2年(849年)辞官,但在道康亲王登基成为文德天皇后又被授予正四位下的官位;仁寿二年(852年),小野篁自觉病痛好转,重新入朝担任左大弁之职,但不久后因病痛加剧再度返回家中休养,最终于当年12月被赐封从三位官位不久后于家中去世,享年五十一岁。

说句题外话,Up主第一次听说小野篁这个名字是在2014年的冬季新番《鬼灯的冷彻》中,小野篁作为配角,以秦广王辅佐官的身份出场。

这部动画中曾出现过小野篁白天在人间担任公卿、夜晚在冥府担任判官,以及因触怒嵯峨天皇而被要求读出内容为十二个『子』字的文章等剧情,而此次Up主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发现,动画中出现的剧情实际上也确实可以在平安、镰仓时代的各种物语传说,如《宇治拾遗物语》、《江谈抄》等书中找到对应的内容。

2、源为朝

位置:有多扇需要使用牢狱钥匙串开门的房屋内

身为一个中国人,似乎很难想象有某一位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会因记载缺失以至于只能拿演义故事中的形象当做其本人形象的事情;但在一海之隔的日本,类似的情况并不少见,比如大名鼎鼎的『镇西八郎』源为朝,因为在《保元物语》中的故事过于家喻户晓,以至于其本人在历史上的真实形象可以说已经消失殆尽了。

源为朝出身于清河源氏支流的河内源氏,为河内源氏栋梁源为义与游女(即娼妓)所生之子,有同母弟源为仲。清和源氏发源于清和天皇之孙源经基,是作为主干的源氏二十一流之一,而其支流河内源氏则发源于源经基之孙源赖信,历经源赖义源义家源义忠以及为朝之父源为义四代人后,才轮到源为朝一辈登场。

源为朝诞生于保延五年(1139年),是源为义的第八子,这也是其称号『镇西八郎』中『八郎』的由来。据《保元物语》所说,源为朝是一个身高七尺的魁梧壮汉,天生左臂长于右臂,利于射箭,再加上其人勇猛无匹,弓马娴熟,因此被时人被誉为刚勇无双,但其性格存在缺陷,为人粗鲁,性格暴躁,难以驾驭。

虽然源为朝幼年时期的经历完全缺失,但从其本人日后的事迹来看,他的性格缺陷似乎是天生如此。书本记载中的源为朝的人生开始于仁平二年(1152年),当时年仅13岁的源为朝就已经因为行事粗暴被父亲源为义断绝了关系,放逐到九州之地。到达九州后的源为朝依附于统治肥后阿苏郡的平忠国,并自称『镇西惣追捕使』,开始大闹九州——这也是其称号中『镇西』的由来。在短短三年时间里,源为朝与九州当地的菊池、原田等豪族进行了数十场大战,遍地的战火将九州地区的繁荣与安定付之一炬,其性格之暴虐难驭也由此可见一斑。

源为朝在九州的暴乱行径也影响到了远在京城的父亲。久寿元年(1154年)11月,因受到以香椎宫的神官为首的九州势力对源为朝暴行的控诉,为朝之父源为义遭到了朝廷的问责,被解除官职,河内源氏的权势就此全部转移到与为义对立的长子,即源为朝的长兄源义朝一方。虽然被父亲断绝了关系,但在得知父亲失势后,源为朝大概也认识到了自己的处境,因此于次年率领28骑镇西武者返京,并由此得以在日后发生的保元之乱中大展身手。

保元之乱虽然名义上是一场因皇位继承问题引发的摄关家内战,但实际上这是一场引领武家走上日本历史前台的开幕之战。保元之乱爆发的背景极为复杂,Up主在此尽量简短截说:

在保元之乱爆发70年前的白河天皇时期,为强化自身对政坛的控制力,白河天(上)皇开创了对日本后世政坛影响深远的院政政治,即先通过让出天皇之位成为上皇,再以上皇的身份辅佐取代现任天皇执政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作为院政核心的上皇攫取了包括皇权在内的几乎一切政治大权,而原本应掌握相关权力的天皇、摄政 · 关白等人不得不依附于上皇行事,这使得上皇的权力几乎无限膨胀,成为日本的实际统治者。

时间来到保元之乱爆发前15年的永治元年(1141年),在这一年,时任天皇崇德天皇在抗争失败后被迫接受了掌握院政大权的父亲鸟羽上皇下达的将天皇之位让给弟弟躰仁亲王——即日后的近卫天皇——的要求,就此退位成为无法掌握院政的上皇,失去了权势;久寿二年(1155年),也就是源为朝率领九州28骑返京的当年,近卫天皇驾崩,而在经由朝议讨论后继任天皇之位的居然是崇德上皇的弟弟雅仁亲王,也就是日后的后白河天皇,原本在期待父亲去世后接管院政重回权力巅峰的崇德上皇就此失去了所有合法掌权的可能,而这也为日后的保元之乱埋下了祸根。

保元元年(1156年),鸟羽上皇驾崩,失去院政制衡的崇德上皇与后白河天皇之间的矛盾加剧,此时作为藤原氏长者的藤原赖长一方开始联系崇德上皇——在天皇父子兄弟之间出现矛盾的同时,作为摄关家的藤原氏内部也出现了类似的矛盾,担任摄政 · 关白的兄长藤原忠通与父亲藤原忠实和弟弟藤原赖长之间关系不和,双方一直在明争暗斗;此次后白河天皇的继位,藤原忠通在其中出力不小,因此在鸟羽上皇去世后藤原忠通决定借机一鼓作气将父亲忠实和弟弟赖长的势力消灭;虽然藤原赖长一方也不想束手就擒,但因为兄长忠通占据着后白河天皇授予的合法性,所以想对抗兄长并非易事,因此藤原赖长才想到联系崇德上皇一方,通过与上皇之间的勾连取得和天皇背后的兄长之间对抗的资格——目的一致的二人随即一拍即合,保元之乱就此爆发。

当年7月9日,鸟羽上皇驾崩一周后,双方开始集结兵力,并于次日正式开战。此战中源为朝跟随父亲源为义站在了崇德上皇一方,而其长兄源义朝及平氏栋梁平清盛等人则站在了对立的后白河天皇一方。11日凌晨,双方接战——据《保元物语》中所说,在战前的军议上,源为朝曾提出可以对天皇军发动夜袭,却被藤原赖长以“国事之战岂能用夜袭这种武士私斗的战术”为由予以拒绝,但随后上皇军就在凌晨遭到了平清盛和源义朝统领的天皇军的夜袭。

战斗中,源为朝被委任负责守备御所西门,并因此直面进攻西门的平清盛的大军。《保元物语》中记述了源为朝战斗时的勇猛英姿——

源为朝在战斗中与平清盛的郎党伊藤景纲及其子伊藤忠清伊藤忠直相遇,伊藤景纲率先挽弓箭射源为朝未中,反被源为朝抓住机会以强弓射出七寸五分箭头的重箭,以此贯穿了伊藤忠直的躯体后钉入伊藤忠清的手臂;源为朝一箭双雕的强悍之举使得平氏上下大为震惊,平清盛因此决定不再继续强攻西门,转从北门突入;而在平氏大军离去途中,伊贺国出身的勇士山田伊行对大军被源为朝一箭射退心有不甘,试图挑战源为朝,结果同样在自己一箭未中、二箭未发之时被源为朝射落马下。

在平清盛的大军撤走后,接替其进攻西门的是为朝的兄长源义朝。义朝的郎党镰田政清率先出战,箭射源为朝,却只射中头盔,为朝被激怒,率领麾下28骑向镰田政清发起突袭,却遭到源义朝率领的200骑坂东武者的进攻,被迫陷入混战;因为人数和阵势均劣于义朝一方,源为朝渐感形势不利,便试图撤回御所门内,源义朝率军追击,双方再度陷入混战;二次混战中,源为朝本已找到射杀兄长的时机,却在挽弓时顾虑到兄长或许与父亲有密约而放弃,只出箭射中了义朝的盔饰,随后出言恐吓,试图让其撤退,但此时义朝军的勇士深巢清国突然突入其中将二人分隔开来,确保了义朝的安全,为朝便出箭射死了深巢清国。

随后,源为朝又遭遇了义朝军武士大庭景义大庭景亲兄弟,为朝一箭射出,击碎了大庭景义的左膝盖骨,大庭景义落马后被弟弟景亲救走,侥幸逃过死劫。最终,源为朝以28骑损失23骑为代价,讨伐源义朝一方共53骑,勉强确保了西门的战斗。

双方的战斗持续了数个小时,后白河天皇一方除最开始参战的平清盛、源义朝外,又投入了源赖政源重成平信兼等人的部队,始终确保己方能以优势兵力对抗上皇军;与此同时,担任主攻手之一的源义朝又向后白河天皇提出火攻的建议,并得到了后者的认可,于是天皇军一方在白河北殿西侧的故中纳言藤原家成的宅邸中放火,火势于11日辰时左右延烧至白河北殿,引起一片混乱,崇德上皇与藤原赖长被迫出逃,上皇军就此崩溃。

战败后的源为朝并未同父亲等人一起逃亡,而是躲到了近江国坂田地区暗中疗养,不料其行踪遭到泄漏,于当年8月26日在泡温泉时被源重成之弟源重贞捕获,押解入京;此时距离保元之乱已经过去了快2个月,朝廷的战后处置工作也已告一段落——崇德上皇被流放赞岐国,藤原赖长因箭伤过重于事后身亡,而包括源为义在内的参与上皇军的武士们均被处以死刑——因此源为朝很意外的并没有被执行死刑,而是被朝廷处以废掉肘臂的肉刑后,流放到了伊豆大岛。

不出意外的,未死的源为朝又该出意外了。流放伊豆后的源为朝在肘臂伤愈后如同当年在九州时一样开始大闹伊豆诸岛,最初他倚靠岛代官郎大夫忠重的权势,纠集人马公开宣称拒绝向伊豆介工藤茂光缴纳年供,而后在得知忠重偷瞒自己上缴年贡后,又与忠重反目,剁掉了忠重左右手各三根手指。

彻底失控的源为朝终于在嘉应二年(1170年)迎来了自己的死期。当年4月,在接到工藤茂光对源为朝的控诉后,后白河上皇下达了允许讨伐源为朝的命令,工藤茂光随即纠集了伊东、北条、宇佐美等伊豆豪族在内的500多骑武士和20艘战船后,向源为朝发起进攻。面对如此情形,源为朝自觉无力击败敌军,于是在出击向工藤军战船射出最后一箭后,返回馆内背靠柱子自杀身亡,享年32岁,首级被工藤军武士加藤景廉割取。

支线任务:蜘蛛粉碎 - 月下祈愿

1、山中鹿之助

位置:获取平蜘蛛碎片 · 贰后前往下一区域前的己方侧桥头左手边 - 进入关卡击败尸狂后,于尸狂死亡的地方出现

关于山中鹿之助的介绍,因为其内容较多,导致本文超过了文字上限,所以Up主已经将其内容独立成篇,各位可由此跳转阅读:【隐秘通途】《仁王》山阴麒麟儿山中幸盛相关装备剧情故事的相关内容。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虽然开始创作的时间还是2022年底,但是因为Up主中途阳了的缘故、再加上考证内容较多(就是你!山中鹿介!)等原因,所以直到现在才发布出来。喜欢本文的同学可以一键三连支持一下Up主,至于本篇的(下),就只能等Up主最近的考试结束之后再说了……感谢各位的阅读~

标签: 酒井忠次 德川家康 保元之乱

热门话题
精彩推荐
今日推荐
花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