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 正文

微速讯:深陷资金困局 90 天,哗啦啦苦等白衣骑士:数百家商户追款,2 亿美元融资落空

2023-02-28 18:10:42        来源:   时代财经

本文来源:时代财经 作者:武佩璇

北京西直门立交桥西北角的西环广场,商场与写字楼聚集,熙来攘往。2 月 3 日早上 9 点,随着上班人群的脚步,一个男人带着一张薄薄的床垫来到西环广场 T1 栋 12 楼的产品展厅门前,就地躺下了。


(资料图)

这个产品展厅属于北京多来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其主要运营餐饮 SaaS 品牌 " 哗啦啦 ",为餐饮店提供诸如扫码点餐、收银、开通会员、基础营销等服务。

哗啦啦总部在西环广场 T1 栋拥有 6 层办公室。从去年年底开始,这里就不断有人找上门,为了要钱。去年 11 月,使用哗啦啦服务的餐饮商户们发现营业款提现无法到账。哗啦啦承诺解决问题,但期限却从一开始说好的 2023 年 1 月 31 日变成 3 月 31 日。

商户们寻求各种渠道求助,上述躺在公司产品展厅门口的男人就是其中之一。与此同时,媒体和大众对这家公司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有人称其为新年第一家 " 爆雷 " 的互联网企业。

据哗啦啦方面对时代财经的回复,此次因技术故障,共有 3705 家商户受到提现延迟影响,截止到 2 月 17 日尚有 600 多家商户的提现问题有待解决。

但除了商户的钱,哗啦啦内部资金链也面临断裂的困境。两件事发生的时间点如此巧合,以至于大众对此增添了无数意味深长的想象。

一家行业头部公司,如何陷入如此窘境?

图片来源:时代财经 摄

雷声渐起

2022 年 11 月下旬,多家使用哗啦啦结算业务的商户发现,原本 T+1 就能到账的营收款无法提现。事件发酵一个多月后,12 月 27 日,哗啦啦发布公告,承诺 2023 年 1 月 31 日前解决全部问题,截至 2023 年 1 月 1 日凌晨还未出账的提现金额,公司将按照每日 0.03% 给予补偿。此举并未平息商户的焦虑。据哗啦啦一名员工回忆,从年前开始几乎每天都有商户代表过来。

在众多餐饮店老板眼中,哗啦啦是值得信任的大品牌。哗啦啦官网显示,其目前签约超 40 万家商户,每年交易总额达到 7000 亿元。然而,餐饮人们的 2022 年本就艰难,临近年关了营收款无法提现更让他们雪上加霜。

本来因为哗啦啦斩钉截铁的承诺,许多商户对 2023 年 1 月 31 日解决问题抱有希望。但到了 1 月 31 日,哗啦啦再度发布公告,称因技术故障需进一步修复,提现延时问题将在 2023 年 3 月 31 日前解决。

舆论瞬时一片哗然,提现难以到账本就使商户们人心惶惶,解决问题的期限又一拖再拖,引爆了哗啦啦创立以来最严重的一次信任危机。

成都一名从去年 12 月起无法提现的餐饮店老板告诉时代财经,她采取了各种方法,打北京 12315 投诉、多次拨打哗啦啦客服热线,都没有用。在看到 1 月 31 日哗啦啦延后解决日期的公告后,她非常气愤,打算异地起诉。

商户老板们前往哗啦啦各地的分公司讨要说法,有些还千里迢迢前往哗啦啦总部。

但解决进展依然缓慢,与此同时,哗啦啦拖欠员工工资的消息也开始发酵。商户无法提现和公司资金链断裂的消息同时传出,时间如此巧合。

2 月 17 日,时代财经来到位于西环广场的哗啦啦北京总部,其共占据 6 层楼的办公空间。公司依然维持着正常运转的状态,销售、研发、市场等多个部门的办公室里,少有工位空缺。听到外面传言 " 公司跑路 " 的消息,有员工开玩笑道," 我们这 6 层楼,要跑的话估计也得跑几天。"

当日,哗啦啦市场部人士对时代财经表示,此次提现延迟事件受到影响的商户共有 3705 户,截至目前,尚有 600 多户问题没有解决,预计 3 月 31 日前可以全部解决。同时,其坦言,公司内部确实资金紧张," 但是资金紧张与商户提现问题之间没有联系,前者是因为融资受阻,后者则是因为系统故障,商户资金在第三方支付公司有独立账户,备付金受央行监管。"

但不管是商户还是媒体,对这一说辞始终抱有怀疑。上述市场部人士解释称," 事件发生后,公司和有关政府、监管部门、央行等都作了详尽的解释说明,我们的情况上级部门是非常清楚的,如果真的有挪用,我们不可能还在正常经营。"。

时代财经通过上述市场部人士了解到,哗啦啦 11 月就收到了研发部门的消息,得知系统出现问题,但那段时间因为新冠疫情外出不便,负责运维的部分员工又感染了新冠,机房所在物业无法让员工进入,系统出现了严重的故障。

当被问及为什么没有第一时间告知用户时,该市场部人士称," 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解决,那个时候只能初步判断出这个问题大约出在什么地方,说是数据紊乱,但是数据紊乱的整体量以及需要多长时间梳理,我们都不清楚。"

据其表示,那名躺在地上的商户老板,在问题解决后很快离开。" 我们整体处理逻辑还是按照提现申请顺序来,也会有一些弹性,根据商户自身的情况,如果非常困难,会酌情加急解决。"

但哗啦啦出现的问题,不止 " 数据紊乱 ",更大的危机来自于公司资金链的断裂。据时代财经了解,截至 2 月 17 日,哗啦啦业务部门欠薪 1 个月,产研部门欠薪 2 个月,基本上全员薪酬都被拖欠。

系统故障或许还有 " 不走运 " 的偶然因素,但 " 缺钱 " 到拖欠员工薪酬的地步,意味着公司有失控的风险。

乌云压城

第一张牌倒下便能让整个多米诺骨牌崩塌。在哗啦啦 " 雷 " 声四起前,第一张牌已开始摇晃。

作为餐饮 SaaS 服务商头部企业,哗啦啦此前一直处于高速成长阶段,开拓大量新的业务条线、扩充人员。" 烧钱——发展——继续烧钱 ",哗啦啦踏上了跟大多数中国互联网企业同样的道路,自然也会面临同样的问题。

据哗啦啦市场部人士的说法,2020 年,哗啦啦完成了一笔金额达 16.5 亿美元的融资,投资方中有深创投、美团、高瓴资本等。这笔资金让哗啦啦在餐饮行业近三年的大倒退中,保全了自身。

但创业者总有更大的野心。据悉,哗啦啦在 2022 年初与某只美元基金达成了初步投资框架,2 亿美元的 B 轮融资近在眼前,扩张计划也随即提上日程。

根据该市场部人士回忆,每年年初,哗啦啦 CEO 徒丁连同各业务高管都会开全体员工大会,名为 " 跨越新起点 ",确定新年发展基调。2022 年,徒丁给出的基调是两个字:进攻。

哗啦啦北京总部 8 楼放置着一尊斗战胜佛雕像。图片来源:时代财经 摄

当市场因疫情而放慢脚步时,以为即将拿到新一轮融资的哗啦啦确实有信心进行一次弯道超车。

一名接近哗啦啦的业内人士向时代财经透露,三年疫情对餐饮服务商来说并非全是灾难,相反,存在不少机会。" 餐饮行业全年无休,是难得进入一个调整期的。事实上在这个(调整)期间老板们才会有时间和精力考虑后续的拓店、系统升级等事情。所以哗啦啦这三年打得都挺猛的。"

2022 年,哗啦啦没有裁员、降薪,反而开辟了多条业务线,新设零售、团餐,并加注海外业务,在加拿大、北美设立分公司,同时还广建分支机构,招了很多人。

在哗啦啦向前狂飙时,市场环境也在迅速发生变化。因地缘政治冲突,全球资本市场波诡云谲,投融资节奏放缓,美元 LP 在国内的投资决策更加谨慎,同时国内疫情形势复杂,各行各业都将 " 过冬 " 提上日程。

于是,那笔说好的 2 亿美元融资终究变成了 " 空头支票 ",提前预支的代价像一头笨重的灰犀牛撞向哗啦啦。这家创立十余年的互联网企业第一次遇上规模如此之大的危机。据哗啦啦员工回忆,大概在 2022 年 9 月、10 月时,公司资金链开始紧张。

11 月份,雪上加霜的商户提现问题突如其来,市场上开始出现 " 哗啦啦清退、破产 "、" 加微信群协助提现 " 等消息,一时间,真真假假的舆论包围着这家公司,也让哗啦啦重新寻求融资的过程更为艰难。

上述哗啦啦市场部人士向时代财经透露,徒丁向有关部门汇报提现问题时,曾提到目前市场上有公司希望可以收购哗啦啦," 但价格压得很低,没有办法接受。"

2020 年,美团投资哗啦啦,两家公司一度被视为同一阵营。但上述哗啦啦市场部人士认为,这只是一次战略投资,表示双方共同看好这个行业的发展前景。" 两家公司的竞争是一直存在的,并且打得非常狠。"

上述接近哗啦啦的人士也在采访中表示," 哗啦啦之前主要聚焦头部连锁餐饮企业,美团则主打腰部和底部市场的单店,但近两年,双方都在向中间地带发展,竞争已处于白热化。"

红海厮杀

与其说那笔无法兑现的融资决定了哗啦啦这一年乃至往后几年忐忑的命运,不如说,在大厂和同行的包围下,为了博得生存空间的哗啦啦不得不走上了一条激进的道路。

餐饮服务商行业如今已是红海,经过这几年的厮杀,牌桌上已不剩几个玩家。与直接面向普通消费者的 to C 企业不同,to B 的企业,极少能跑出一个巨头。所以当掌握海量 C 端用户的大厂试图向 B 端延伸时,两方注定要进行混战。

百度、阿里、美团、腾讯都曾在 2014 年 -2016 年陆续向餐饮 SaaS 服务商们投去 " 橄榄枝 ",试图形成相互结盟的共同体。然而,这一波融资过后,市场上并没有跑出成功的商业案例。虽然出现了相对头部的选手,但大家都不怎么赚钱,整个行业的商业模式也相对稚嫩。

紧接着,二维火和客如云两家餐饮 SaaS 服务商陷入欠薪、裁员的窘境,大厂们的手也伸得越来越长。二维火虽然拿到了蚂蚁集团的融资,但与美团厮杀激烈,甚至一度闹上法庭。

2015 年,客如云与另一家餐饮 SaaS 服务商天财商龙都曾挂牌新三板,却在 2018 年双双摘牌。

如今,客如云被阿里收购,天财商龙则被哗啦啦收购,剩余还有能力发展的 " 选手 " 有微盟、奥琦玮等品牌。微盟依赖腾讯;奥琦玮则有美团的投资,美团持股 23.54%,是大股东之一。

大厂的示好既是一种光环,也是一种阴影。混战多年,虽尚未形成一家独大的局面,但小合作大竞争的局面已经无法避免。

相比于其他与大厂关系密切的友商,哗啦啦是相对独立的一员。

除了不想被 " 收购 ",CEO 徒丁有着更大的野心。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他曾提到,因为定位不同,目前市场上主流的餐饮系统服务商都不是哗啦啦的竞争对手。徒丁说:" 如今的哗啦啦有潜力成为中国的 Sysco(全球知名餐饮供应链公司),去做连锁餐企的‘水和电’,我们要去做中国餐饮工业化的推动者和基础平台的建设者,绝非是单纯的软件系统服务者。"

哗啦啦董事,同时担任销售中心主管的刘涌最近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解释了目前哗啦啦的两套战略:一条是数字化转型,利用大数据,推出多项数据应用产品,帮助企业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做好信息化建设,结合目前的工具为商户做出 " 体检报告 ",从而赋能餐饮企业;另一条则是建设供应链,刘涌认为这是一条极为漫长、痛苦的道路,选择它对于目前的哗啦啦来说是负重前行,但他坚信,这也是一条正确的路。

等待 " 救兵 "

建一个工厂、生产线甚至是物流线,其中所需要的资金量,都不是一家单纯的 SaaS 服务企业能承受的。

据刘涌介绍,这几年,哗啦啦陆续在山东、北京、成都、江苏等省市买地、立项、建厂,位于山东省济南市的中央厨房于 2021 年建成投产;同年,哗啦啦旗下的二十二城供应链公司在北京平谷买下近 10 万平方米的土地,成交价近 1 亿元,计划于 2023 年建设,2024 年下半年投产。

36 氪曾报道,2022 年,哗啦啦投入近 2 亿人民币收购深圳市观麦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再次加注餐饮供应链上游。

刘涌告诉时代财经," 哗啦啦位于济南的中央厨房垂直服务于餐饮企业,具有研发、定制化和全链条配送的工厂,在 2022 年第一季度时已经可以实现营收平衡。但下半年疫情凶猛,要么是前端的餐饮店关闭,需求量大幅降低,要么是员工感染,工厂不可避免的停工了一段时间。"

低估了市场风险,高估了自身的融资和资金回流能力,哗啦啦陷入目前的困境。高层开始考虑战略调整,认真思考资金的投入和后期的投入产出比。刘涌也表示," 往供应链这条路走的脚步和速度,可能要重新调整。"

他同时认为,SaaS 是一个工具,是又苦又累但必须要干的,哗啦啦的供应链等重资产的投入和战略实现都要依赖数字化的工具落地,这样才能有赛道优势。

当哗啦啦在自己既定的线路上狂飙时,友商其实也在类似方向上猛发力。

早在 2016 年,美团就推出了美团快驴,主要针对 B 端商家提供食材和相关产品的一站式采购需求,切入餐饮供应链。美团创始人兼 CEO 王兴在一次内部讲话中提到,目前中国餐饮行业供应链结构太差,餐厅没有专业的供应商。这在他看来是整个供给侧存在巨大问题,而他的判断是 " 下一波中国互联网如果想回暖的话,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是供应链和 to B 行业的创新,是由他们驱动的。"

但困境是类似的,美团快驴推出已 7 年,据《晚点》报道,其目前仍处于探索期,在 2021 年经历了从扩张到收缩,2022 年关停了部分城市的服务,聚焦于一线城市。

另一个知名餐饮 SaaS 品牌奥琦玮则希望成为新一代的软件公司,回归到 SaaS 本质,靠软件服务赚钱。奥琦玮对供应链的切入主要聚焦数字化,没有重资产投入。其创始人孔令博在一次媒体采访中提到,过去两年公司主要做内部孵化,积极蓄能,目前正在开展新一轮的市场动作,覆盖下沉市场。

近日,红餐网联合创始人樊宁在总结中国的餐饮 SaaS 服务行业时对时代财经表示,截至目前,绝大部分的餐饮 SaaS 企业相对依赖融资生存,尚未出现一个特别成功的企业代表,尤其是在中国,餐饮品牌连锁化相对较低。" 中餐品类五花八门,纷繁复杂,不像麦当劳、肯德基可以凭借高度标准化成为全球连锁餐饮企业,中餐行业还在不断完善,这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餐饮 SaaS 服务商的发展空间。"

樊宁还提到,受此前疫情影响,餐饮企业需要缩减预算渡过难关,这时候可能考虑缩减部分 SaaS 服务,也正因此,特色化、差异化发展,建立品牌优势,是目前行业的共识。

路要怎么走,大家各有思考,对终点的想象或许也不尽相同。谁做的对,现在仍是未知数。

哗啦啦北京总部的 8 楼,放置着一尊艺术家王瑞琳所创作的斗战胜佛雕像,据悉徒丁十分喜爱,在北京办公室装修之前就请进来了。在员工看来,这是老板希望公司保持进取、勇于斗争。

若从 2022 年 11 月底开始计算,数据紊乱已过去 90 天,如今尚在困境中的哗啦啦,还能否继续战斗,恐怕也要依靠从天而降的救兵。

标签: 西环广场 北京总部 解决问题

热门话题
精彩推荐
今日推荐
花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