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个王朝最恶毒的诅咒,是让它断子绝孙。
从1861年咸丰皇帝驾崩,同治皇帝登基;到1912年,清廷退位--满清皇族,就陷入了这种可怕的魔咒:从同治、光绪到宣统,大清帝国最后的三任皇帝,全都不育无子。可以说,读清史,这一诡异而又神秘的现象,是困扰每个人心中的一大疑问。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作为2000多年帝制的黄昏,这难道,冥冥之中,是一种天数?
01
同治十三年(1874),作为同治皇帝的老师、状元出身的翁同龢在日记里写道,慈禧几次在紫禁城里放声大哭,因为她唯一的儿子,同时也是咸丰皇帝仅存的独子、19岁的同治皇帝(1856-1874),突发天花,生命垂危,而让慈禧和大清帝国担忧的是,同治皇帝年轻无子,帝国的接班人,不得不在旁系的子孙中挑选了。
说起来,清朝皇帝无子,这种趋势,在清朝的倒数第四位皇帝、咸丰皇帝身上,已经有了苗头了。
▲清朝皇帝的生育力,从咸丰皇帝开始快速下降。
作为关外的彪悍民族,满人从皇太极在1636年改国号为大清以来,皇帝的生育力刚开始一直旺盛:
清太祖(追赠)努尔哈赤,共有16个儿子;
开国皇帝皇太极,共有11个儿子,其中四位早夭,七位成人;
第三位皇帝顺治,也生有皇子8人,存活四位;
第四位皇帝康熙,更是生有35位皇子,其中长大成人20人;
第五位皇帝雍正,共有10位皇子;
第六位皇帝乾隆,共生有17个皇子;
第七位皇帝嘉庆,共生有5个皇子,存活四位;
第八位皇帝道光,生有皇子9人,存活7位。
但到了第九位皇帝咸丰,年仅31岁就驾崩的他,仅生育了两个儿子,其中长子出生不久即夭折,幸存的儿子,就是慈禧所生、6岁即登基的同治皇帝。
此后,大清皇朝的生育力直线下降:
1874年,咸丰帝硕果仅存的儿子、满清第十位皇帝同治,年仅19岁就驾崩,无子;
此后,第十一位皇帝光绪(1871-1908,道光皇帝第七子醇亲王奕譞的第二子),以及第十二位皇帝、亡国之君宣统(1906-1967,醇亲王奕譞第五子载沣的儿子),全部都不育无子。
帝国,陷入了绝嗣的魔咒。
02
追究起来,满清最后三位皇帝不育,跟皇族的近亲结婚,有着很大的关系。
与开国初期武力强悍,康熙甚至由于儿子众多、彼此争位不休而痛苦不已相比,满清皇族到了咸丰皇帝,生育力开始直线下降,这方面,与满族的原始婚俗有着某种关系。
1937年4月,溥杰最终与日本人安排的妻子嵯峨浩结婚;1938年3月,关东军又强迫溥仪签字通过了《帝位继承法》,要求"父死子继、兄终弟及",以为溥杰有着日本血统的孩子,未来"承接皇位"做好准备。
溥杰与日本妻子嵯峨浩,先后生下了两个女儿爱新觉罗·慧生、爱新觉罗·嫮生,1945年日本战败,后来慧生于1957年自杀;嫮生则嫁给了日本人福永健治,婚后随夫改名为福永嫮生,并生下了5名子女。
至此,同治、光绪、宣统三位皇帝最终绝嗣,而日本人则通过曲线方式,最终通过溥仪的弟弟溥杰,拥有了他们渴望的、带有爱新觉罗家族血统的日本"继承人"。
尽管最终战败,但在居心险恶的日本人看来,这就像一颗埋给中国的定时炸弹,或许将来的某一天,他们还将把这个"爱新觉罗的日本血统"引爆,给予中国以意想不到的"震撼"。
清太祖努尔哈赤在临死前,曾经交代说,他死后,他的大老婆,也就是大福晋,交由他的长子大阿哥代善收养,因为在满族等民族的原始婚俗中,父亲的妻子,遗留给儿子非常正常。
为了联合蒙古抗击明朝,从努尔哈赤开始,满族开始大量与蒙古部落进行联姻;其中皇太极就有五位后妃,来自蒙古博尔济吉特氏家族,其中有的甚至彼此都是姑侄;
作为国策,清朝的皇帝和王公贝勒,一直都有迎娶蒙古贵族女子为妻的传统;而清朝皇族,则经常将自己的女儿,嫁给蒙古的王公贵族:由此导致,经常出现近亲结婚问题。
例如顺治皇帝,就有两位妃子,是自己的蒙古族亲表妹;而顺治的孝惠章皇后,也是自己的蒙古族表侄女;
▲以顺治为例,爱新觉罗家族的近亲结婚问题非常严重。
与蒙古族的大规模近亲结婚混血之外,满清皇族的其他近亲结婚,也非常严重:
以康熙为例,康熙的母亲,是佟国维的妹妹佟佳氏;后来,康熙又娶了佟国维的两个女儿,也就是康熙的两个亲表妹为后妃,这就是孝懿仁皇后,和惇怡皇贵妃;
皇族间的这种近亲结婚,到了后期也依然如此,而不育的光绪帝(生母是慈禧的妹妹),他的皇后叶赫那拉氏,也是光绪帝的亲表妹、慈禧的亲侄女。
由此可见,从清朝创立开始,近亲结婚,就一直是一个潜藏在爱新觉罗家族中的致命基因,但信奉亲上加亲的满清皇族,对此,并没有科学的认识,如此导致的结果,就是皇族生育力从咸丰开始的不断下降,最终乃至连续三位皇帝的绝育。
03
同治、光绪、宣统的无子,与幼年登基的皇帝生涯,也有着强烈的关系。
以同治为例,他六岁就登基为帝;光绪,是四岁登基;宣统帝溥仪,则是三岁登基;由于过早禁锢了自己的生活,长期处在后妃、宫女、太监包围之中的三位皇帝,在整个成长过程中,始终缺乏男子汉、阳刚之气的培育熏陶,这也对他们的生长发育产生了很大影响。
在满清的太监们传说中,有的对于末代皇帝溥仪,就有说法说他不育,是因为"不走水路、走旱路",意思是怀疑,溥仪在紫禁城之中,有同性恋的癖好,尽管这只是一种传说无法求证,但却显示了紫禁城的特殊环境,对于一个儿童的心理影响之大。
过早接触性生活,则对一个孩子,产生了巨大的伤害。
▲过早接触性生活,给溥仪造成了终生的伤害。
在紫禁城中,太监们经常会向年幼的皇帝,展示各种春宫图和男女交合人像,在这种开导下懵懵懂懂的皇帝,也经常跟宫女们发生关系。
晚年时,末代皇帝溥仪,就曾经跟沈醉透露,他十几岁时在紫禁城中,当时太监们怕他夜里跑出去,就经常让一些宫女在晚上为他"陪床",而渴望能怀上"龙种"、改变卑微地位的宫女们,对此也很是热心,经常"开导"小皇帝;
为了"帮助"小皇帝,太监们又经常拿壮阳药给溥仪吃,对此溥仪曾经回忆说:"几乎每晚,一直睡到白天,恍惚走出房间,看到太阳都是绿色的",这种过早的纵欲,也让溥仪落下了阳痿和不育的终生病根。
对于自己不育的原因,光绪帝(1871-1908)在他临死前一年的1907年,就曾经自述写道:
遗精之病将二十年,前数年每月必发十数次,近数年每月不过二三次,且有无梦不举即自遗泄之时,冬天较甚。近数年遗泄较少者,并非渐愈,乃系肾经亏损太甚,无力发泄之故。
四岁就登基的光绪帝,根据他的自述,他从青少年时代就患上了遗精病,以致于从三十多岁开始,就已经到了"无精可泄"的地步,因此光绪无子,与童年、少年时期过早体验性生活,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04
而从少年乃至童年就开始的性经验,也让年轻气盛的皇帝们,过早地掏空了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