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意思:同“现”,显露。
(资料图)
2、出处:南北朝乐府诗集《敕勒歌》。
3、这首民歌,勾勒出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明白如话,艺术概括力极强。
4、原文:敕勒川,阴山下。
5、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6、天苍苍,野茫茫。
7、风吹草低见牛羊。
8、译文:辽阔的敕勒平原,就在千里阴山下,天空仿佛圆顶帐篷,广阔无边,笼罩着四面的原野。
9、天空蓝蓝的,原野辽阔无边。
10、风儿吹过,牧草低伏,显露出原来隐没于草丛中的众多牛羊。
11、扩展资料这是一首敕勒人唱的民歌,是由鲜卑语译成汉语的。
12、它歌唱了大草原的景色和游牧民族的生活。
13、开头两句“敕勒川,阴山下”,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
14、接着两句“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敕勒族人用自己生活中的“穹庐”作比喻。
15、说天空如毡制的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来形容极目远望,天野相接,无比壮阔的景象。
16、这种景象只在大草原或大海上才能见到。
17、最后三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一幅壮阔无比、生机勃勃的草原全景图。
18、“风吹草低见牛羊”,一阵风儿吹弯了牧草,显露出成群的牛羊,多么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这里水草丰盛、牛羊肥壮的景象。
19、全诗寥寥二十余字,就展现出我国古代牧民生活的壮丽图景。
20、这首诗具有北朝民歌所特有的明朗豪爽的风格,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明白如话,艺术概括力极强。
21、《敕勒歌》的诞生时代,正是我国历史上南北朝时的北朝时期。
22、由于漠南地区当时主要是敕勒人聚居的地方,他们把漠南一带成为“敕勒川”。
23、著名的《敕勒歌》,是北齐时敕勒人的鲜卑语的牧歌,后被翻译成汉语。
24、“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里的”见“(xiàn):同“现”,显露。
25、 全句意为:那风吹到草低处,有一群群的牛羊时隐时现。
26、出自南北朝乐府诗集《敕勒歌》。
27、原诗:《敕勒歌》南北朝:乐府诗集敕勒川,阴山下。
28、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29、天苍苍,野茫茫。
30、风吹草低见牛羊。
31、释义:阴山脚下啊,有敕勒族生活的大平原。
32、敕勒川的天空啊,它的四面与大地相连,看起来好像牧民们居住的毡帐一般。
33、蓝天下的草原啊,都翻滚着绿色的波澜,那风吹到草低处,有一群群的牛羊时隐时现。
34、扩展资料:《敕勒歌》的诞生时代,正是我国历史上南北朝时的北朝时期。
35、由于漠南地区当时主要是敕勒人聚居的地方,他们把漠南一带成为“敕勒川”。
36、著名的《敕勒歌》,是北齐时敕勒人的鲜卑语的牧歌,后被翻译成汉语。
37、“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38、” 这是一首北齐所唱的民唱,它唱出了草原的辽阔和牛羊的繁盛,唱出了大草原的壮美景色。
39、前两句,写敕勒川的位置。
40、把天比作穹庐,非常贴切,同时又让我们想起游牧民族的圆顶帐篷和他们的生活;后两句,用“天苍苍”和“野茫茫”形容草原上的所见,给人以无限辽阔的感受。
41、而“风吹草低”一句,写出了草原上水草的茂盛和牛羊的肥壮,又把整个画面变成了一幅天人和谐的人文图景,生动异常。
42、语言简练质朴,音调雄壮,风格明朗豪放,雄浑天成,是描写草原风光的千古绝唱。
43、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敕勒歌 (南北朝时期民歌)通假字,通“现”,表示显现的意思,风把草吹弯了,牛羊都显现了出来是因为的的意思。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